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

「會動的幾何題」:用動態思考解大考數學幾何題

本文對應程度:「中前段」學測數A/分科測驗數甲考生

「會動的幾何題」是近年升大學考試中頻繁出現的題目,它很難掌握,也又不容易設計,我們平常寫練習題不容易練習到,以致難以學到其精髓。

本篇文章,就是要來分析這一類漂亮卻又坑人的題目。

※注意:本文將引用一些考古題來講解,如果是還沒有寫過這些題目的考生,建議可以先自己練習過再來閱讀喔!

什麼是「會動的幾何題」?(例:103指考數甲:多選9)

我們在國高中練習的幾何題,多半是給定一些條件,可能是邊長、角度等,要我們求出其他的邊長或角度。這種問題難度不會太高,只要對課本的公式足夠熟悉,就算是硬爆,也可以得到答案。

「會動的幾何題」,意思就是,這個題目給定的條件是「不夠」的,導致這題的圖不會只有一種,所以邊長、角度不會是一個定值,這時多選題就會推出這種選項:

  • 角$A$可能是40度
  • $\overline{AB}$的長度可能是3
  • $\sin\theta>\frac13$
  • 直線$L$可能和圓$O$有交點
諸如此類「可能」「最小(大)」的敘述,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直接求出一個值,判斷上就會非常困難。
我們直接來看一個大考出過的題目。
【103指考數甲:多選9】


這裡的重點是選項(3)(4)。$x$是一個邊長,但並不是固定的,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像一般的題目一樣,用一些定理公式求出$x$的值。
許多同學遇到這個題目時,就先畫了一個略圖:

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。
我們平常很習慣畫這種示意圖,然而這張圖有一個致命傷。

這個題目給定的條件中,三角形$ABC$是確定的(因為三邊長已經給定),所以畫好三角形$ABC$沒有問題。

問題在於點$D$。點$D$滿足的條件是:
  • $CD$=3
  • $ABCD$是凸四邊形
顯然,滿足這樣條件的點$D$不會只有一個,而是有無窮多個。第一個條件告訴我們,$D$到$C$的距離是3,所以我們應該「以$C$為圓心,3為半徑,畫一個圓」,圓周上的點就是點$D$可能的位置。而因為要讓$ABCD$是凸四邊形,所以最後只能取出以下這一段圓弧:
因此,我們應該想像成,$D$是這個圓弧上的「動點」,在$D$移動的時候,邊長$x=\overline{AD}$是「圓外一點到圓上動點」的距離。

由此,我們就可以用我們在直線與圓這個單元中學過的觀念:與$A$最近的是「直徑貫穿圓心」,此時$x=4-3=1$;與$A$最遠的點由於不在圓弧範圍內,所以最遠就是盡可能遠,也就是上圖右下角的頂點處。當$D$放在該頂點處時,用餘弦定理可以算出$x=\frac{13}{2}$,所以我們就得到結論:$1<x<\frac{13}{2}$。

解法的精神

上面我們示範的解法中,我們並不是「畫一張圖」來解,而是「把所有可能的圖都找出來」。
因此,一開始「畫一張圖」的致命傷就是,那只是眾多可能中的其中一種可能圖案,想要從一種可能推出其他無窮多種可能,猶如以管窺天,以蠡測海,容易遺漏非常多資訊。

因此,面對這樣的幾何題,我們應該用「我全都要」的精神:我要找到所有的可能性。

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夫。一般而言,步驟如下:
  • 先確定哪些物件不會動。例如上面例子中,三角形$ABC$已經固定。
    (如果沒有的話,通常就先固定某兩個點就好,如同指定了數線的原點和單位長)
  • 其他點滿足怎樣的條件,而「所有」滿足這種條件的點在哪裡?(找軌跡)
    (高中學過的圖形有直線、圓、二次曲線,所以基本上就只有這幾種可能)
以下,我們就用幾個考古題,來講解這個技術。

110學測數學:多選10(三角形形狀的確定)



這一題雖然可以用一些全等性質、正弦或餘弦定理來判斷,但我們這邊示範,如何用動態思考解決。
【解】
在看任何一個選項之前,我們先關注題目的條件。
如果我們固定住點$A$和$B$,這時,點$C$滿足的條件就是「$\overline{AC}=6$」,因此其軌跡就是以$A$為圓心,$6$為半徑的圓:

(其實應該要去掉兩個點,也就是直線$AB$延長線與圓的交點,不過不會影響)

選項(1)
給定$\cos A$其實就是給定角$A$。設想,如果給定$\angle A=20^\circ$(或任何角度$\theta$),那角$A$的軌跡為何?

答案是以$A$為端點的兩條射線。

所以,給定角$A$後,$C$就只有兩個可能$C_1,C_2$,而它們是對稱的,所以這樣得到的兩個三角形$ABC$的形狀相同,故選項(1)正確。

選項(2)
與選項(1)原因相同,正確。

選項(3)
這次給定的是角$C$,因此我們必須思考,所有滿足$\angle C=\theta$的點$C$形成什麼軌跡?
這個比較困難一些,我們可以先用例子思考:
如果$\angle C=90^\circ$,那麼$C$形成的圖形會是「以$\overline{AB}$為直徑的圓」,因為「直徑對應的圓周角是直角」:
而如果是其他角度,用類似於「圓周角相等」的性質,也可以得到軌跡是兩段圓周:


這是基於以下這個性質的結果:
設$A,B$是相異兩點,且$C,D$在直線$AB$的同側。若$\angle ACB= \angle ADB$,則$A,B,C,D$四點共圓。
由於高中沒有特別提及這個性質,這裡就不特別證明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思考如何證明。

OK,所以我們知道,固定角$C$後,$C$所成的圖形是兩個對稱的圓弧,將它和一開始畫的圓放在一起,最多可以交出四個點:

由於上下對稱,所以只需看上半部,此時$C_1$、$C_2$就給出了不同的三角形$ABC$,所以這個選項不正確。

由於上面的方法比較困難,這裡也可以「換個主角」來想:前面我們是固定$A$和$B$去變動$C$,這裡改成固定$A$和$C$來變動$B$。因為題目條件是$\overline{AB}=4$,所以$B$的軌跡也是圓:

如此,再加上「固定角$C$」這個條件時,點$B$又形成什麼軌跡呢?


這就和前兩個選項一樣,點$B$的軌跡是以$C$為端點的兩條射線:
因此,因為直線和圓最多可以交於兩點,這樣就得到最多四個交點。同理,根據對稱,我們只須關注上半部的$B_1$和$B_2$,而這兩個點就給出兩個不同的三角形$ABC$。所以選項(3)錯誤。事實上,這就是一般教材中提及的「SSA」情形的處理方式。

選項(4)
如果考慮使用「面積$=\frac12 \overline{AB}\cdot\overline{AC}\sin A$」,那麼給定面積就相當於給定了角$A$的sin,但給定sin之後,角$A$仍有兩種互補的可能。這時,$C$形成什麼軌跡?

按照前面幾個選項的方法,整合起來,$C$形成的軌跡會是兩組完整的「直線」:

同理,$C_1$和$C_2$各給出了一種可能的形狀。

我們也可以改成使用「面積$=\frac12$底$\times$高」,將$\overline{AB}$當底,則高就是點$C$到直線$AB$的垂直距離,所以給定面積,相當於給定$C$到直線$AB$的垂直距離,這樣的$C$又形成什麼軌跡?

答案是,與$AB$平行的兩條直線:
同樣,可以看出有兩種可能的三角形$ABC$。

選項(5)

這次的條件是「固定外接圓半徑」,因此可以利用正弦定理:$2R=\frac{\overline{AB}}{\sin C}$,所以給定$R$等同於給定$\sin C$,這樣$C$又有兩種互補的可能。利用選項(3)的方法,這次$C$會形成兩個完整的圓(這裡就省略圖了,讀者可以自己試試看)。
同樣,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:假如我們先固定好一個圓作為外接圓,在這個圓上取兩點$A,B$,那麼點$C$就要落在以$A$為圓心,6為半徑的圓上,兩個圓可能有兩交點,所以有兩種不同的三角形$ABC$。


故選(1)(2)。

延伸思考:
承接同一個題幹,下列還有哪些條件可以確定三角形$ABC$?
  • 給定三角形$ABC$的面積,且這個面積等於12
  • 給定三角形$ABC$的內切圓半徑
  • 三角形$ABC$是等腰三角形

110試辦學測:多選9-選項(4)(5)(外接圓的變化)


這題的條件和上面那一題相同,所以我們同樣固定$A,B$,這樣$C$可以在一個圓上變動。

首先,利用正弦定理,$2R=\frac{\overline{AC}}{\sin B}=\frac{3}{\sin B}$,所以$R$至少是$\frac32$,因此選項(4)錯誤。那麼,下一個問題是,是不是所有$\geq\frac32$的數字,都可以當作$R$呢?換言之,$\sin B$是不是從$0$到$1$的所有數字都取得到?
答案是肯定的,因為我們的$C$在圓上移動,這就讓$\angle B$可以從$0^\circ$到$180^\circ$都可以發生,這樣一來,$R$就可以是任何$\geq\frac32$的數字。
設想$C$在圓上變動時,外接圓的大小會如何改變呢?
用一個geogebra動畫來感受一下吧:https://www.geogebra.org/m/kxapmwhm

108指考數甲:多選4(圓過兩點)


這一題的條件是「圓過兩點」,我們學過,當圓過兩點,圓心就會落在這兩點的中垂線上。因此,這一題的圓心可以在整條中垂線上變動,而圓心越遠,半徑就越大。

因此,$\Gamma$的半徑最小時,就是圓心恰好落在這兩個點的中點的時候。這樣就可以完成選項(1)(2)。
選項(4)則直接從圖就看得出來不對。而選項(5)則須計算這條直線和$y$軸的交點,也不困難。
最後,選項(3)的$x+2y=6$是另一條直線,它沒有通過這兩個點,所以想像上,只要我們讓圓心「越來越遠」,終究這個圓是不會碰到這條線的。

如圖,若$T$是中垂線和$x+2y=6$的交點,這時圓還會碰到$x+2y=6$(事實上會相切),而只要我們再把圓心往上拉,就不會碰到了。

小結

上面我們看了一些「圖形不固定」的例子。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,如果一開始只畫了一張圖,就很容易卡關,陷入找不到條件的泥沼。因此我們介紹了「動態思考法」,不要只畫出一張圖,而是試圖找出所有的可能,這樣就能一網打盡,看得更遠。

當然,有時候找軌跡相當困難,這時自己嘗試多畫幾種例子出來,也是一個幫助觀察的方法。最起碼,我們要認知到圖不只一種,最好多看幾種,才不會輕易上鉤。

避免文章過長,這次就只舉這幾個例子作為示範。歷屆試題中,還有好一些這樣的題目,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幾題,以及本站提供的詳解(學測指考與分科測驗):
【109指考數甲:多選4】(線性組合比大小)
【107指考數甲:多選7】(複數平面繞圈圈)
【102指考數甲:選填B】(交點在不同象限)
【111學測數A:多選9選項(5)】(不給係數的線性組合)
【110學測數學:多選11】(梯形藏了雙曲線)
【106學測數學:多選9】(一點圓內一點圓外)
【102學測數學:多選10】(各種曲線上算內積)

當然,這種做法有一定的難度,也未必所有條件都能輕鬆的畫出軌跡,但不失為一種思考的方向。

以上是這次的分享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也歡迎提出討論與你的看法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